
但在去年,经营策略被颠覆,逆袭为代理产品为主、自主产品为辅。去年,自主产品销售收入为12.42亿元、代理产品销售收入为38.88亿元,二者占比为23.75%、74.37%。与之对应的是,公司综合毛利率出现下降,去年为54.77%,较2017年下降23.77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就是,自主产品毛利率高达95%左右,代理产品毛利率40%左右。
敢为人先壮志气。1978年,在华润的首倡推动下,广东东莞太平手袋厂成为内地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开启了香港制造业向内地产业转移的先河。随后,“三来一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为东南沿海经济腾飞播下种子。
来源:新三板论坛作者:梁秋燕11月26日至今日收盘,做市指数走出“9连阳”的行情。在这期间,西部超导(831628)放量大涨47%,在新三板做市股中相当抢眼。经过这番反弹,2015年、2016年认购该公司的数十家机构,似乎离“解套”更近了。
昨天两市大幅低开下挫后并未创新低,说明随着预期逐步充分,贸易摩擦对市场的冲击力度在减弱,投资者不宜过分悲观。果不其然,今日创业板率先跃过20日线压制带领两市集体大涨,短期资金攻击方向已不言自明,投资者可顺应资金趋势结合中报业绩预告重点挖掘超跌成长股的估值修复机会。
零售本质关注的问题仍然是效率和效益,而带来的结果就是成本和收益。在以家乐福为代表的零售时代,零售商通过从供应商处的相对优势,取得通道费用的模式得到收益。而在新零售时代,阿里首先做出革新,通过同供应商合作,共同挖掘价值进行分享,使得供应商原本18-24个月的产品开发周期,可以缩短到3-6个月。帮助供应商找到合适的新品,赋予供应商价值,也成为未来趋势。
零售梦碎 顺丰优选大范围关店来源:北京商报自商业板块从顺丰上市公司架构中剥离,关于顺丰优选的声音一度沉寂。近期有媒体报道顺丰优选在上海、武汉、青岛、成都等地相继关店,再度将顺丰布局良久、反复调整的商业业务推到台前。对于网店密布的快递企业而言,将投入的网点搭载零售业态一直是全行业公认要探索的路径,然而截至目前尚无一家企业能够做出名堂。业内专家认为,快递企业是在用快递思维去运营零售业务,缺乏专业的商业团队去操作零售业务,加之市场上合作氛围不够浓厚,导致快递+便利店模式进行得格外艰难。